臺中市 是中臺灣唯一的直轄市。周邊與臺灣省的六個縣相鄰,北鄰苗栗縣、新竹縣,南鄰彰化縣、南投縣,東隔中央山脈與花蓮縣相鄰,東北以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毗鄰宜蘭縣,西臨臺灣海峽。台中市面積2,215平方公里,設籍人口約282萬人,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,也是臺灣第二大都會區「臺中都會區」的核心都市,並常與彰化縣、南投縣合稱「中彰投地區」。
現今臺中市共28區、1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,係由原臺中市的8個區以及臺中縣的3個縣轄市、5個鎮及13個鄉改制而來。改制前的臺中市政府位於西區、臺中縣政府位於豐原市,合併後設於西屯區。全市面積最大的市轄區為和平區,亦是全國第四大、直轄市第一大的第三級行政區;全市面積最小的市轄區為中區,亦是全國面積最小的市轄區,不足1平方公里。
各分區人口消長 傳統而言,臺中市可分為四大地區(舊臺中市、山線、海線、屯區),由於臺中市各地區發展狀況有差異,使得人口成長狀態不同,在此將四大地區再做細分: 舊臺中市: 舊市區:中區、東區、南區、西區、北區 新市區:北屯區、西屯區、南屯區 屯區:太平區、大里區、霧峰區、烏日區(不劃分) 山線: 西山線地區:豐原區、后里區、潭子區、大雅區、神岡區 東側山城地區:東勢區、石岡區、新社區、和平區 海線: 西北海線地區:大甲區、外埔區、大安區(或稱「甲安埔地區」) 西海線地區:清水區、梧棲區、沙鹿區、龍井區、大肚區 以地方而論,屯區由於受到臺中市人口外溢效應以及大型的新規劃坐落,人口成長相當快速,其中太平區因有上千戶的社會住宅基地、台74沿線寶佳機構大量體開發,已成為臺中市人口增加快速的地區。 山線地區以西山線地區較有人口增長,但近年人口成長有逐漸停滯的趨勢,而潭子區由於就業機會多,境內設有潭子加工區,以及預計2021年完工的「聚興產業園區」,預可創造近千個就業機會,加上近年台商回流,交通聯外道路加快到位,吸引不少建商在此推案,未來人口可望穩定成長;東側山城除和平區人口增減變化不穩定以外,其餘三區皆呈嚴重人口流失的現象。 海線地區以西海線地區為主要成長地區,海線房價基期低,加上海線濱海地區機能增強、三井OUTLET進駐等,將有愈來愈多購屋族會往梧棲區、清水區移動,沙鹿區因較接近市中心,就業與生活相當便利,亦吸引不少人口遷入;甲安埔地區由於受到國土計劃將此地區規劃為農業區的影響,導致當地發展擴大不易,人口流失亦相當嚴重。 而在舊臺中市方面,新市區因多項重劃區坐落、大型建設陸續完成,吸引大量人口遷入,三區人口皆呈高量增加,相對舊市區,只有南區由於近年交通建設日漸便利,人口穩定成長,其餘四區通常為減少狀態,而舊市區主要人口衰退最嚴重的地區為中區,但值得注意的是,北區中國醫商圈已有皇普、順天、麗寶、元城進駐推案,總計超過2000戶量能,料可帶進一波人口成長動能,中區也在許多議員及地方人士的努力下,人口流失程度已逐漸減輕。 由此統整,舊臺中市的人口呈穩定成長,原臺中縣人口亦呈穩定成長,正成長地區主要為新市區,衰退區主要為舊市區、東側山城地區與甲安埔地區,今臺中市由於成長區(如北屯區、太平區、沙鹿區)人口增加量大於衰退區(如中區、東勢區、大甲區)人口減少量,高度成長區(如沙鹿區、南屯區、西屯區)增加速度快於嚴重流失區(如中區、石岡區、大安區)流失速度,因此人口呈穩定成長。
影響人口變化的三大因子為出生、死亡與遷移,其中跨縣市的遷移更受到許多拉力與推力因素影響,包括房價、薪資所得、就業機會、治安、交通建設、就學、環境汙染、地方稅負、地方額外福利等,
據內政部統計每年的國內遷移人口數約為160~190萬人,
在這場人口爭奪戰裡, 各縣市表現怎麼樣呢?
影片統計了過去 20年, 縣市各行政區人口變化
包含了人口數,年成長數,年成長比例的逐年變化與排行
資訊量龐大, 相信大家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資訊,
有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!
統計地區範圍:
中區 東區 南區 西區 北區 北屯區 西屯區 南屯區
太平區 大里區 霧峰區 烏日區 豐原區 后里區 石岡區 東勢區
和平區 新社區 潭子區 大雅區 神岡區 大肚區 沙鹿區 龍井區
梧棲區 清水區 大甲區 外埔區 大安區
統計時間範圍: 1999~2019
統計參數: 各行政區人口數,相比上一年成長數,相比上一年成長數比例
資料來源: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
留言列表